應對地下室滲漏這種惡疾該如何對癥下藥?
一、地下室滲漏的原因和建議
地下室的防水設計主要有兩道防線:
1) 鋼筋混凝土地下室自身的剛性防水,2) 地下室室內或室外的建筑防水層。從防水設計總體概念上,地下室設計已經做到了多道防線,但大部分已建成地下室仍有滲漏問題,主要還是設計、施工的局部細節沒有處理好,導致防水系統千瘡百孔,下面將從對防水有重大影響的設計、施工細節分析,并給出解決問題的建議,供大家參考。
3. 后澆帶位置的滲漏
1) 后澆帶的布置:后澆帶位置是地下室滲漏的常見部位,因此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,應盡量減少后澆帶的布置和長度,建議按規范最大間距并按直線設置,避免過多的折線,降低施工難度,提升后澆帶處的施工質量。
附圖3 后澆帶折線布置
附圖4 后澆帶矩形布置
2) 后澆帶的做法:后澆帶位置鋼筋較密振搗困難,施工過程中垃圾容易落入后澆帶位置,垃圾等雜物被澆入混凝土中,將成為滲水隱患。如不能保證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質量,建議將后澆帶的底板加厚100mm以上,即使后澆帶內有部分垃圾清不干凈,但殘留垃圾沉積在底部,避免影響結構底板厚度范圍內的混凝土質量;在止水鋼板和橡膠膨脹止水條的選用上,考慮耐久性和止水效果的因素,建議選用鋼板止水帶。
附圖5 基礎底板后澆帶詳圖
3) 后澆帶的設置位置:后澆帶作為防水的薄弱點,應考慮避開對防水要求較高的房間(如配電房)和結構復雜區域(如結構底板變標高處)。結構底板變標高處混凝土施工難度大,容易出現混凝土疏松、根部裂縫,滲漏危險性較高。
附圖6 地下室底板變標高處
4) 地下室頂板后澆帶位置的模板支撐:地下室頂板后澆帶處的模板建議采用獨立支模體系,便于拆模時后澆帶位置能保留原狀。部分施工單位模板拆除后采用二次支撐或無支撐,混凝土梁板懸臂狀態下,可能已經在自重作用下變形,出現裂縫,導致后期滲漏。
11. 樓板預埋管位置裂縫
由于預埋管線、管材外表光滑,與混凝土握裹力較差。在分離式配筋、鋼筋間距較大或溫差較大的情況下,鋼筋不能有效限制混凝土的收縮,導致在最薄弱處(管線位置)被拉裂。建議頂板施工時在管線位置增加Φ4@200鋼筋網片,約束混凝土裂縫的擴展。頂板配筋設計時遵循細而密的原則,間距控制在150mm以下。
附圖7 樓板預埋管無負筋處附加抗裂鋼筋詳圖
附圖9 砌筑磚墻保護地下室外防水
17. 地下室外墻出墻管處容易發生滲漏
常規要求采用鋼套管,必須焊止水翼環,消防管等鋼管可以考慮直埋,避免管道與套管之間因填塞不嚴導致的滲漏。
附圖10 穿墻管防水構造
附圖11 外墻施工縫做法詳圖
二、總結
來源:防水與施工(本文系轉載,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圖片源于網絡。如有侵權,請聯系刪除,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。)